欢迎来到终身学习网
首页 课堂
课堂
课堂
学员:0 课时数:1 浏览数:701
主讲老师:默认讲师
课程有效期:不限
价格: 免费
课程介绍
进入二十世纪的课堂,民主和科学代替了专制与愚昧,成为中国教育的主题。一百年来,中国教育一直处于变革之中,而唯一不变的,是对救国和兴国这一梦想的追求。京师大学堂的创办,揭开了中国新式学堂的序幕,为其他学校树立了榜样。在北京的国子监,清朝最后一个进士刘春林的名字被刻在最后一块记事碑上,他不仅为科举仕途画上了句号,也表明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度在形式上从此被废除了。科举的废除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。但此时,一股疯狂的留学潮也随之高涨了起来。1898年,翰林院编修蔡元培辞官回到故里,担任绍兴中西学堂监督,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。他积极参加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,创办中国教育会,主持爱国学社和爱国女学两所革命学校,为辛亥革命培养了大批革命力量。中国的新文化运动在北大携起。1948年12月15日,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海淀,解放了清华园。几天后在学校西门出现了一张布告,布告指出,军政民机关、一切人民对清华大学严加保护、不准滋扰。并希望学生照常上课,维护学校秩序。即将到来的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,为了迎接新世纪的挑战,在1995年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,第三代领导人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治国方略,中国教育从科教兴国的战略高度,以提高民主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,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,全面推进素质教育。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,中国的教育事业正在不断的蓬勃发展。
课时目录
课程评价

暂无内容,敬请期待
课程资料

    暂无内容,敬请期待